《后汉书》有薏苡解瘴之说,治其湿也。至于中寒、中暑、中气、中痰等证,犹类中之中,皆仿中风中字之义。
冬寒内伏,为四时之伏邪。答曰:此下焦之元阳未藏,而阴气未敛也。
天地化生五行,故有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之说焉。又曰:吐血三要,已得闻矣,敢问三要之症,如何辨认?
蒋宝素曰:燥证者,六淫金燥之证也,与火证之燥不同。气不足:所现气微、气短、气冷,出言微细之类。
二三剂,或五七剂至十剂后,更以十剂为末,水叠丸。 脉度篇,不言人迎气口,直以阴气太盛,则阳气不能荣为关。
"阴欲脱者,补阳以挽之",回阳饮是也。【阐释】笔者在临症中,常见有患牙齿出血者,医者以为火重而治以清火之剂,多不见效,实由不知其为肾阳不足而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