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必问其论症之失,即其论五饮所注之部位已背乱经旨极矣。此症十无一治,不得已、姑用独参汤或白通汤。
刺入三分,灸三壮。又太止太止之乃奈。
先哲谓咳无痰而有声,嗽有声而有痰。又云∶形乐志苦,病生于脉,治之以灸刺;形苦忘乐,病生于筋,治乐,病生于肉,治之以针石;形苦志苦,病生咽喝,治之以药;形数惊恐,筋又云∶病有生于风寒、暑湿、饮食、男女,非心病者,可以针石汤药去之。
如此分别,泾渭了然,而治法亦迥异矣。 虽然热甚,邪犹在经,慎不可发汗,虽云桂枝汤治?
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,可冀其战汗透邪,法宜益胃,令水与汗并,热达腠开,邪从汗出。经曰、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,不知其要,流散无穷。
刺入一寸,灸五壮。若五六日而发,口燥舌干,脉沈有力者,此传经之热邪也,急宜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