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饮水过多,停蓄不行,心火被逼不安而悸者,与肾无涉。如病本于伤食,因而证见吐泻是也。
苟欲自可,不忠任事。君火属心,居于上焦,其病无与于下。
清阳为少火,火少则生。 此为亢阳之火,证见烦渴,燥结,小便赤涩,六脉洪数,治宜寒凉。
胃火盛则血出如涌,而齿不动摇,或见口臭,牙龈腐烂肿痛,此浓酒浓味所致,宜清胃火,便结可下之。其余有邪积之人,必以吐、汗、下三法,先攻其邪,邪去而元气自复也。
常念與天上諸神相對,是善所致也,宜勿懈倦也。盖昼则阳动,而气行于表者多,夜则阴静,而气敛于内者多,非昼全不行于内,夜全不行于外也。
稽诸所以修者,则曰正心诚意,又曰齐明盛服,非礼不动,此修于无病时也。 飲食天厨,衣服精華,欲復何求,是太上之君所行也。